“在2017年,深圳消委会在接到大量奥迪Q5车主投诉后,委托专业机构检测奥迪车内异味,结论为:奥迪Q5存在甲醛或者TVOC严重超标的情况。据了解,TVOC具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有些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11日电 11日上午,一篇“毁灭中产的毒汽车:他们都买了奥迪车,也都得了白血病”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称,有六名受害者实名举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并使用了有异味的奥迪车,两年后患了白血病。据称,受害者所购车型均为奥迪官网公示的“承认奥迪车有异味问题”范围内。
文章发布超过10个小时,阅读量10万+,但截至发稿,奥迪官方并未对此给予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中消协同日公布的《2018年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报告》也显示,投诉涉及品牌前十名榜单中,奥迪位列第五位。
汽车投诉榜
奥迪陷“白血病”门
11日,微信公众号“呦呦鹿鸣”转发了一篇题为《他们都买了奥迪车,他们都得了白血病|正在毁灭中产的毒汽车》的文章,作者为“豆豆在哭”,其认证为白血病奥迪车主。
文章以第一人称自述:“我是受害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并使用了有异味的奥迪车。两年后患了白血病。”文章附以车本、医院诊断证明及死亡证明证实,还有六名受害者都患有白血病,都买了奥迪车,并且他们的所购车型都在一汽大众2017年3月官网公告“承认奥迪车有异味问题”的范围之内。
在2017年,深圳消委会在接到大量奥迪Q5车主投诉后,委托专业机构检测奥迪车内异味,结论为:奥迪Q5存在甲醛或者Tvoc严重超标的情况。据了解,TVOC具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有些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
对此,上述文章指出,一汽大众的解决方案是哪位车主找到了4S店,就给哪位车主免费更换隔音棉,“一汽大众自身的行为说明隔音棉也是奥迪车异味的来源之一。”
奥迪陷"白血病"门事件发酵,引发极大关注,更有使用奥迪Q5车型的网友表示震惊,“脊背发凉”。有网友质疑,“这么大的问题都能混过去?应该罚他们破产。”
还有网友自曝:2013年买的奥迪,孕期开的新车,孩子30周有问题早产了,后来体现染色体异常,“一度怀疑车里气味重,对身体不好。”
车内异味问题由来已久
事实上,奥迪Q5车内异味问题由来已久,2013年“315”晚会《豪车里的怪味》节目就曾曝光,部分奔驰、宝马、奥迪等豪车使用的阻尼片中均含有70号沥青成分,并且据此推测这类车型可能释放有毒有害气体。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豪车“沥青阻尼板”事件。
沥青阻尼片又称沥青阻尼板,是汽车车内为防震、降噪、隔热而使用的一种阻尼材料。沥青的种类分为天然沥青、石油沥青和煤焦油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油沥青的危害最大,含有致癌物质苯比芘。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中心将苯、甲醛归入一类致癌物。中国已将苯致白血病列入职业性肿瘤名单。
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除个别高档轿车及大客车之外,多数轿车使用的都是以沥青为主的阻尼材料;但在欧美等国,阻尼片一般都使用高分子树脂材料或橡胶材料,不会挥发有毒有害气体。
或许有不少人好奇,甲醛和TVOC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危害?
相关资料显示,甲醛有刺激性气味,低浓度即可嗅到,人对甲醛的嗅觉阈通常是0.06-0.07mg/m3。但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有人可达2.66mg/m3。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会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感觉障碍、免疫力降低,并可出现瞌睡、记忆力减退或神经衰弱、精神抑郁;慢性中毒对呼吸系统的危害也是巨大的,长期接触甲醛可引发呼吸功能障碍和肝中毒性病变,表现为肝细胞损伤、肝辐射能异常等。
另外,人处于TVOC的高浓度环境当中,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等。
大众、奔驰等品牌未能幸免
在“315”被曝光后,奥迪方面反复对外提及,一汽-大众国产奥迪车型和奥迪在全球范围(包括德国本土)生产的车型上都使用了“改性石油沥青阻尼片”,不是含有致癌物质的“煤焦油沥青阻尼片”。
除奥迪外,大众、奔驰、宝马、斯柯达等汽车品牌也曾因“沥青阻尼片致癌”被推上风口浪尖。2013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在随机送检的北京奔驰C级车、E级车,华晨宝马3系车、5系车以及一汽奥迪的A6、Q5阻尼片样品中,检测发现都含有70号沥青,具有强烈致癌作用,属于一级致癌物。
然而,奔驰、宝马、奥迪三大豪车品牌却在回应上做起了“文章”,奔驰表示使用的是“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而奥迪则称之为“改性石油沥青”。华晨宝马称其使用的阻尼片和进口宝马一致。
专家指出,品牌车国产后,之所以不采用环保材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我国没有关于汽车零部件和辅助材料的相关国家标准,另一方面,使用沥青可以降低成本。
自上市之后,奥迪Q5在市场中表现强势,曾一度与丰台汉兰达和福特锐界争夺市场份额。如今奥迪Q5销量却表现惨淡,近半年销量基本维持在万量以下,2019年1月销量仅为9656量,占厂商份额缩水至18.94%。有业内专家分析,因产品、设计、技术取向等问题,作为第一个在中国合资生产的豪华品牌,奥迪“先入为主”的优势已经逐渐减弱,与宝马、奔驰之间的销量差距逐年缩减。 (中新经纬APP)
免责声明